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我院王灿副教授的“传统观念视域下的辽宋金元时期国家和族群观念问题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立项。

王灿,汉族,历史学博士,文学博士后,副教授。韩国国立传统文化大学访问学者(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曾任教于河南科技大学,现任教于广东省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学、文献学、史学理论等方面,主要研究时段:先秦(儒学、诸子等);兼及:东汉(经学辑佚),隋唐五代(官制),两宋、辽、金、元和明代(史论)。
主要科研成果一览:
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南京大学CSSCI和北京大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另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摘要转载各1篇。
独立获得省部级奖励1项;独立获得市级和厅级奖励8项(其中一等奖3项),校级和其他奖励多项。
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完成各级各类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课题2项。
在国家重要学术出版社独著或合著出版著作4部,其中在中国社会出版社独立出版学术专著1部(《<尚书>历史思想研究》”,2013年,35万余字),该书被超星数字图书馆全文电子化收录;另在中国社会出版社参撰出版1部;在人民出版社合撰出版1部(《中华大典政治典》,2018年),完成其中“隋唐五代官制”部分的70余万字;正在(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另有多部书稿在准备出版中。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成果是对“传统观念视域下的辽宋金元时期国家和族群观念问题”的综合研究,文稿以辽、宋(包括北宋和南宋)、金、元数个朝代的历史文献为基础,主要依托各个政权和士人们的言论,通过比较、分析和研究,探讨辽、宋、金、元时期国家和族群观念的概貌和特质。
辽、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一方面,这一时期南北政权长期并立,是中国历史上“夷夏”政权并立、斗争、融合的典型时期,各政权孰为“正统”或“中国”,孰为“夷”、孰为“夏”,一直是士大夫及统治者的重要论题;另一方面,元代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文化异质性极强的少数民族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朝代,这种亘古未有之大变局,会对当时及后来的士人造成何等的思想触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而且,相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言,此时期的南北政权都较为稳定,改朝换代不频繁;尤其是北宋和南宋作为两个经济文化非常繁荣的汉族政权,更是如此。这种内部的相对稳定繁荣和外部的忧患对比鲜明,会反映到各个政权和士人们对“正统”和“夷夏”的认识当中。上述观念在这一历史时期具有特殊重要性,并被继承或者影响至中国近现代。
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
首先,正统论和夷夏观等关于国家和族群的观念都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观念,而辽、宋、金、元时期又是在正统、夷夏观念上具有空前代表性的时代,各政权持续时间较长,尤其是北宋和南宋,内部相对稳定、繁荣的状况与外部政权、民族关系的紧张情形,长期并存,对统治者和士大夫而言,他们的态度如何,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其次,当今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关系空前复杂。辽宋金元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很多方面与当前相似。研究古人处理这些问题的中国智慧,具有现实意义。
再次,本研究涉及的观念系中国古代史独有,内涵丰富、影响巨大,政治学、思想史、文化史、史学理论等领域都无法绕开,本研究可对以上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我国目前唯一国家级的、学科研究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金研究项目。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人文社科的建设和发展,着力提升组织、策划获取国家级项目能力,全力配合学院个人、团队申报国家级课题。从前期培育、选题设计、团队搭建、投标书填报、专家咨询论证等方面全程跟踪、精心服务,抓好项目申报的各个关键环节。王灿副教授本次中标的国家基金项目,标志着我院科研成果的重大突破,为学院科研发展注入新动力。